1 上博物馆官网了解博物馆的馆藏品类,馆藏年代,镇馆之宝等
例如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何家村窖藏的各种金银器,湖北省博的曾候乙墓出土文物特别是编钟梁庄王墓出土的各种土豪金镶玉,河南省博物的各种青铜器,甘肃省博的陶器汉代画像砖
如果参观时间有限,提前了解博物馆馆藏的大至情况,参观时可以提前做好时间安排,避免时间不足,看的时候没有看到最有价值的展品或没有看到自己最感兴趣的
了解主要馆藏的年代,提前了解好重点展品的时代背景,发掘时的故事,制造工艺,也会使看到展品感觉到更加熟悉
2 还是上博物馆官网,了解博物馆志愿者或研究员讲解的时间
北京的家博物馆志愿志讲解时间都会公布在官网上, 上海的讲解时间只有研究员的会公布在网站上,志愿者讲解是随机的
很多时候,对于展品不太了解的情况下,有人讲解和没人讲解那了解到的内容差别非常大。
当然,多去博物馆,能遇到讲解的机率就会大啦,
曾经在拉萨玩的时候,第一天去了西藏博物馆,听了讲解员的讲解;第二天青旅的朋友还有要去的,我没安排,又跟着去了一次,赶上一个博物馆研究员在给某领导讲解不知道是什么级别的领导,边上还带了警卫,据说当年大大当年参观西藏博物馆的时候就是这位研究员讲的,她讲的比普通的讲解研更加详细,还讲了当年的一些历史包括DL当时的一些事,很多内容肯定是时不能了解的。 有一次在博的时候,赶上志愿者考试, 然后就一轮一轮跟着不同的志愿者听,每个人讲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了解到的内容也就更丰富了;前阵子在上海博物馆青铜器展厅偶遇一个学生年纪的志愿者,讲解青铜器的出土背景,发掘故事,收藏历史,还能讲出上面铭文的造字方法和意义;在湖北省博遇到一个志愿者阿姨的父亲曾经参与曾侯乙编钟的复制工作,
虽然现在博物馆一般都有租借的自动讲解机,可以帮助观众了解展品,但是还是觉得有人讲解会更加生动,而且可以互动,有些问题可以交流一下。
3 还是上官网,了解一下博物馆最有没有特展。
很多博物馆会与其他博物馆组织某个主题的特展,比如现在博在做丝绸之路特展,曾经与卢浮宫合作的地海文名特展,弗兰德斯画派特展等,去年南京博物馆有个金色年华金银器特展,现在上海博物馆在做的野鹿呜西贵族墓特展,天津博物馆在做的 飞跃欧洲的雄鹰拿破仑文物特展, 特展一般会有一个主题,对于了解一个文化,一类展品会更加集,很多展品也是从内和外各博物馆换借的,一般不会太方便看到的,所以关注一下特展也是非常值得的。
4 提前观看博物馆相关的纪录片,或者书籍。
去参观卢浮宫前,可以肯定时间是远远不够的,特意看了卢浮宫之旅,重温了当卢浮宫遇上紫禁城,这样就不至于看展品的时候一头雾水,也至少可以知道,卢浮宫不只有三宝。
在去吴哥窟之前,看了达观写的的真腊风土记,蒋勋吴哥窟之美的讲座视频。参观吴哥窟的时候,会特意去找蒋勋老师说的方维娜斯,去试试爬上达观书里面说的皇帝每日与蛇女交合的塔台。
我想,在去参观台北故宫前,我肯定还要再去重温一下乾隆编石渠宝笈的和当年宝南迁的故事。
5 把你知道的故事讲给同行的朋友听
如果有朋友同行,可以把自己知道的关于展品的故事分享给对方听,向别人讲解的过程也是再一次学的过程,可以加深印像。当然,要注意不要影响到其他的观众。
在别人不反感的情况下,也可以蹭别人讲的听。 曾经参观博 鲁本斯与凡戴克特展 的时候,听过一个移民外的妈妈请她的朋友用英文给他的两个女儿讲画风画派技法,特别专业,从怎么绘草稿,到怎么用模特都讲到了。
6 把你感兴趣的展品拍下或记下名字,参观完还可以再回顾了解
请注意有些博物馆和特展由于版权的关系是不许拍照的,不许拍照的记下名字就可以了,很多在网上都可以查到。
记得在N年前在陕博看到的独孤信的26面煤精印章的时候,便想这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呀。回去又查了这个三朝丈大帅哥前前后后的故事,绝对比现在的明星八卦好看
7 参加博物馆组织的讲座等交流活动
很好博物馆都有观众交流活动,比如上海博物馆基本上每次特展的时候,都有相关的讲座,可以让观众对于展览有一个立体的了解。
8 把你看到的学到的记录下在网络上分享给网友们
相当于再一次重复你了解到的知识,在网上分享给网友们,也是一种交流。 曾经在天涯上看到过这样的贴子,网友们的回复的知识量也非常大。
9 去博物馆当志愿者
参加博物馆的培训,成为博物馆的志愿者,还是把了解到的知识分享和传播给更多的人,自己可以在讲解加深印像,也可以在与观众的交流学,还可以在博物馆组织的各种活动和培训成长。
以上几点, 前6点大多数人都可以做, 后面3点适合对博物馆特别热爱和可以分配充份时间在这上面的人。
对于在博物馆可能遇到的各种讲解人员,从获得信息的丰富程度看,基本上是 业内人士博物馆研究员志愿者讲解员专职讲解员
以上为非专业人士的经验,供参考
思考了一段时间,总算总结出一点眉目。供大家参考。
由于问题的主观性太强,首先我们假定一个环境假设参观者是一个对展览发生了参观兴趣,只了解基本的常识,如何参观一个展览效果最好?模型如下
1.建构性参观。一个展览不仅仅是文物的排列组合,策展人会力图表现出超越展品的观点见解和精神,并精心设计展览的艺术形式,通过种种方式暗指引参观路线,并把展览的节奏安排得起伏有序,初次参观,可以跟着策展人的节奏参观,建构起对展览的整体性,印象并常识感受策展人的意图,想表达的观点见解和精神。
2.解构性参观。当完成建构性参观的时候,可能会发觉对展览的某一部分特别有感觉,对某件展品特别喜爱,对某个场景的表现特别有感触。这时候可以翻翻书查查网络上的知识,在进行了一定的准备后,再度参观展览。这时可以无视展览对观众的引导,直接扑向自己最喜爱的部分进行参观,往往还会拍些有含义的照片在社交网络上和大家分享。在这个类型的参观,展览被观众的兴趣解构为片段,而参观者会集所有的注意力参观自己喜欢的片段,并可能会分享自己的感受。
3.重构性参观。当完成解构性参观的时候,可能会发觉对某件展品的解读自己并不同意,或者发现了策展人无意之的表达,甚至是自己重新设计了展览参观的线路甚至能够以展品为背景创造出新的展览主题,甚至希望带朋友分享自己的成就,这时候往往会第三次踏入展厅。这个类型的参观已经开始参与到展览意义的构建当,甚至策展人的意图已经完全消失,主导展览的是观众本身。
4.验证性参观。当完成了对展览的重构甚至批判之后,或许对展览想表达的观点见解和精神有了全新的理解和认识,为了验证和回味这种认知,可能会再度参观。
以上四个层次,翻译成话叫起承转合。当然,如何参观博物馆展览,其实存乎一心,根据每个人情况的不同,参观的情况也不一样,爱好者甚至专家可能第一次参观就是为了验证自己的观点,也可能在一次参观同时实现以上四个层次。
买些里面西的现代工艺品做纪念品
这里有一份逛博物馆指南!
请您查收!如何逛博物馆收获最大?
首页刷到这问题,不是过后就忘的最好方法那就是,既然你会用知乎,知乎想法你用过没?
知乎想法,把你认为博物馆最好的照片,我举个例子,你看下这是我存的香港历史博物馆,生活经历
发为一个知乎想法。
然后如果你是苹果手机,那更好办,把你这次参观的博物馆照片,弄成一个集合,然后取名博物馆名称,然后最好上传到icloud功能,以便你如果换手机还能保存。
我以前没用知乎的时候我都是把旅游照片存在微云和百度网盘还有美篇当的,当然了有的没有存丢了,不过我出境游三次出一次柬埔寨,然后另外两次分别是港和澳都留下了。
在知乎想法当,把你当时的博物馆最好的文物,发为一个想法,当然知乎还有文章功能,也可以发为文章,当然还有我说的百度网盘,微云,以及手机分类等方法,这样一旦你在回忆起以前你去过什么地方的时候这个就不会忘,当然不只是博物馆,其他景点也都一样。
就像我,这个普陀山的照片当时是存了百度网盘,但我当时的手机没有分类功能,也没有类似苹果的icloud功能,所以当时相当不好找我也是偶尔才找到的,我现在每次的旅游我都会至少分个类,将旅游照片,特别是最最有价值,最最精美的文物,全部存到特定的文件夹,如果实在不行发一个知乎想法,这样就不会弄丢了。
其实我自己说一下,我原先也是个不会分类的人,但就是因为我想过题主提的这种问题,我自己是强迫自己学会了分类。